东流逝水,叶落纷纷,音乐老师歌声虽飘过四十多年,仍在我心间
文 | 陆兆华一直以为,今生有憾,自上小学直至大学结业,十余年的学生生涯,竟从未遇见过一个专业的音乐老师,无法体会正规的音乐课该是什么样的“形状”;再想想,今生也无悔,在我上学历程中所遇见到的那几位兼职的音乐老师,却也曾经以他们的颜质,或唱功,或故事,让我们追“星”不止,心怀感念,难以忘记!小学时兼教我们音乐课的是语文老师,一位来自省城南京的女知青,姓马,其时只有十六七岁。初中时兼教我们音乐课的是隔邻班的数学老师,同样是来自省城南京的女知青,姓董,也只二十岁左右。两位女知青老师年龄轻轻,都长得如花似玉,她们曾经教过我们什么歌曲,歌名叫什么,如今我已无力实现《开门大吉》,因为她们的漂亮盖过了一切!像演员一样漂亮,真的不是一句虚言,那位姓马的女知青老师返城后,考取了省话剧团,真的成为一名演员,主演过不少的影视作品,电演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和电视剧《乌龙山剿匪记》是其代表作之一。上高一时,兼教我们音乐课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,也姓马,但他是男的,年事四十多岁了,听其他老师说,马老师到场过抗美援朝战争,还听说他入伍前只有小学四、五年级的文化水平,因而他教我们的语文课事实上是很是吃力的。
他在上课时总习惯带一本老式的《新华字典》,而且要求我们每一个学生必须也要买一本,上课遇到生字时,我们都怀疑他可能自己也认不得,因为这时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:“这个字比力难认,请大家跟我一起查一下字典,把这个字读准弄懂!”习惯性之后,我们就认定这不仅仅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套路,而且是一个抗美援朝战士的智慧!马老师教我们语文很吃力,但他一旦给我们上起兼教的音乐课便格外的有了精气神,因为他教我们的都是他特长的队伍的军歌,其中重复唱过几十遍以致上百遍的即是那首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》。他不光音质丰满的唱着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……”,而且在讲台旁还甩开臂膀,迈出方步,俨然一个出征的战士一样!私底下听不少人说过,马老师享受的“待遇”很高,学校的校长主任都比不上他。今后我们便越发的敬仰他,因为在我们那时的明白,他“待遇”很高不是指他物质上的特殊,而是指他“劳绩”很大!上高二时兼教我们音乐课的,是教我们班化学的张老师。张老师是老三届,文化水平很高,他的化学课上得好,他的音乐课上得也不赖。
他给我们唱得最多的是影戏歌曲和江苏民歌。张老师身为一个男教师,嗓音却别开生面,一旦唱起民歌来,就特此外尖、细、柔,江苏民歌《杨柳青》不知从哪堂课开始就成了他的代表作,他爱唱,我们爱听!也不知从哪天开始,有学生给他悄悄起了雅号“杨柳青”,厥后此雅号还不停的扩展,又叫成“杨柳青儿”,再厥后竟是“一枝杨柳青儿”!张老师和我父亲曾经小学同学,我和张老师儿子曾经高中同学,我大学结业之后回母校从教,又和张老师长时间同事,相互情感交集很深,言语难以道尽。多年前,张老师不幸患病,虽乐观面临,顽强抗争,终不敌病魔而去。
如今想来,张老师坟前的杨柳枝早已黄了,又枯了吧!呜呼,一枝杨柳不再青!东流逝水,叶落纷纷。歌声虽已飘过四十多年,但几位兼职的音乐老师,他们个性鲜明的形象以及朴实无华的音质,却一直永驻我们童真的心间!作者简介:陆兆华,结业于扬州师范学院政教系,中学高级教师。
曾在《扬州日报》《扬州晚报》《江苏教育报》《现代快报》《体贴下一代周报》《江都日报》《芦柴花》等报刊揭晓诗歌、散文、评论约三四百篇。在《政治课教学》《中学政史地》《江苏教育》《德育天地》《初中生世界》等报刊揭晓教学研究文章十多篇。
本文关键词:yobo体育网页版,东,流逝,水,叶落,纷纷,音乐,老师,歌声,虽飘
本文来源:yobo体育网页版-www.thoth1961.com